在鱼嘴和锦社区,有这样一位“妈妈”。她时常穿梭在楼栋之间,陪伴“孩子们”读书、画画,带他们畅游知识的世界;她帮助孩子们从沉默到开口,重拾自信和勇气;她给予孩子们无私关爱,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……她用大爱温暖呵护孩子,帮助他们走出困境。
她就是鱼嘴镇和锦社区第三网格网格员詹箫箫,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“马甲妈妈”。在她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网格员加入“马甲妈妈”行列,帮助困境儿童走出阴霾。
用爱心耐心帮助困境儿童
收获最暖心称呼——“马甲妈妈”
走进鱼嘴镇和锦社区,网格员詹箫箫办公桌上的一幅画格外引人注目:一个小女孩拉着一个穿着红背心的人,奔跑在公园里。詹箫箫自豪地告诉我们,这幅画叫《马甲妈妈》,是辖区困境儿童小婕(化名)送给她的。
她俩的故事还要从一次走访时遇到的小意外说起。2023年3月,詹箫箫在日常网格走访中,王婆婆向她诉苦:“前两年老伴儿做了心脏搭桥手术,花了十多万,现在每年都还要不少医药费,我们家现在恁是恼火得很!”
原来,2021年,小婕的爷爷因患病病退在家,老两口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不足2000元,生活陷入了困境。而小婕的父母离异,爸爸长期在外打零工,妈妈也忙于工作,11岁的小婕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沉默内向。
詹箫箫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王婆婆家的情况,一边安慰着王婆婆。写着写着,笔突然没了墨水,王婆婆示意自己孙女小婕房间有笔。
咚咚咚,咚咚咚……
“小婕你好,我是箫箫阿姨,可不可以借支笔给我呀?”
一次、两次、三次,没有回应,在旁边王婆婆不停催促下,门缓缓开了。一只小手从门缝中递出一支笔,透过缝隙和客厅的灯光,詹箫箫终于见到了小婕,瘦弱的面孔带着警惕和防备,像一棵倔强的小草。
詹箫箫刚接过笔,“啪”的一声,门关上了。
“我这个孙女,放学回家了就把自己关进屋子里,也不爱说话,啷个办哦?”王婆婆叹气道。
詹箫箫回到家,躺在床上辗转反侧,作为一位母亲,看到这样的小婕,她满眼心疼,怎样才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,帮助她健康地成长。
詹箫箫决定向社区申请,成为小婕的“马甲妈妈”。并在周例会上,汇报了小婕的家庭情况。考虑到小婕家庭拮据,社区和共建单位把小婕列入了长期帮扶计划,时不时给她送去画笔、图书、书包等学习大礼包和一些生活用品。
第二天,詹箫箫来到学校,向老师了解小婕在校情况。临近放学,在征得王婆婆同意后,由她接小婕放学。
“今天我见到小婕的班主任啦,老师夸你学习很认真。”
“听说你很喜欢画画?阿姨也很喜欢,我们有时间一起画画噻。”
小婕对这个自来熟的阿姨感到莫名其妙,低着头快步往家的方向走去,詹箫箫连忙跟上。一路上,詹箫箫不停地跟小婕搭话,小婕反而越走越快。
詹箫箫没有因为这点挫折就放弃。在后面几天里,一有空就来接小婕放学,小婕渐渐接受了詹箫箫的跟随和陪伴,偶尔也能聊上几句学校发生的新鲜事,交流女生间的“小秘密”。短短一公里回家路,像一缕阳光,悄然沁入女孩内心。
今年5月一天深夜,詹箫箫突然接到王婆婆的电话,只听见小婕哭着说“爷爷生病去医院了”,詹箫箫立即前往其家中。
在那天夜里,小婕和詹箫箫无话不谈,詹箫箫听到了她对母亲的想念、对自食其力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!那一刻詹箫箫觉得自己就像她真正的母亲一样,倾听着孩子内心的声音。渐渐地,说话声音小了,小婕依偎在詹箫箫身边,睡得是那么的香……
“六一”儿童节前夕,社区邀请了辖区部分困境儿童参加趣味活动,小婕也来到了现场,大家惊喜地发现,她在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,还一起种植了多肉。有一天,小婕俏皮地拿出这幅画《马甲妈妈》,送给詹箫箫。詹箫箫很开心,也很感动,她说:“这是我至今获得的最暖心的称呼。看着小婕的变化,我由衷地为她感到开心。”
成为4名儿童的“妈妈”
把“马甲妈妈”当成使命责任担当
“昏暗杂乱的房间,一位老人呆呆地坐在轮椅上,桌上还摆着一碗已经变质发霉的抄手……”这是詹箫箫第一次来到胡婆婆家看到的景象。
“婆婆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吗?”看到网格员,胡婆婆仿佛抓到救命稻草,哭着说了自己的困难和需求,由于婆婆脑瘫导致说话不清楚。詹箫箫便多次进行邻里走访了解到,胡婆婆今年68岁,已离异,育有一儿一女,并瘫痪7年,生活不能自理。儿子为刑满释放人员,长期不在家,一起生活的还有一个10岁的孙女,孙女放学回家经常吃外卖,一日三餐不能得到保证。
虽然詹箫箫常常上门看望老人并帮忙买菜做家务,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“怎么才能解决婆孙两人吃饭的难题?”成了压在詹箫箫心里的一块石头。
詹箫箫把遇到的困难报告给社区,在她的协调、呼吁下,社区针对婆孙俩吃饭难的问题,专门召开会议。同时,詹箫箫多次入户走访、电话联系胡婆婆的子女,与胡婆婆的前夫淦爷爷沟通协调,并把所有家属组织到一起商议,最终一致同意由养老中心送餐。社区主动联系辖区养老院,说明居民家庭情况,争取优惠,最终确定为每天餐费29元,包含午餐和晚餐,晚餐可免费加餐,由专人按时送到家里,圆满解决了胡婆婆和孙女“吃饭难”问题。
此后,詹箫箫在走访时常常“无意”在淦爷爷面前诉说胡婆婆的不易。
“胡婆婆今天一个人在家,想出个门都不行。”
“胡婆婆好想有人陪她一起说说话。”
在詹箫箫的多次劝说下,最终淦爷爷表示愿意回归家庭照顾好胡婆婆和孙女。
詹箫箫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需要的人,远远不止胡婆婆一家人。
“你看我们这个家嘛,他爷爷在公租房当保安一个月两三千,我儿子是听力一级残疾人,儿媳也是残疾人,娃儿现在还不会说话,要是跟他爸爸妈妈一样,这日子真是过不下去了。”辰辰(化名)的婆婆带着哭腔说。
“婆婆不要着急,有困难总会想到办法的。”
此后,通过专业的检查,辰辰并无听力与言语这方面的缺陷,只是由于家庭环境,没人引导跟他说话,导致他语言能力不足。
每周走访到辰辰家,詹箫箫总会有意识地多停留一会。
“辰辰,过来拿玩具。”
“辰辰,到阿姨这里来,你看阿姨带了什么?”
在一次次走访中,辰辰终于开口说话了。“这一刻,就跟自己的孩子开口说话一样激动。”詹箫箫含着泪光说:“作为一名网格员,我觉得‘马甲妈妈’不仅是一种称呼,更是一种使命、责任、担当。”
如今,詹箫箫已是辖区4名困境儿童的“马甲妈妈”。
从“一人帮”到“一起助”
合力为暂处逆境的孩子带去温暖
“将心比心,心与心的距离就近了。”詹箫箫在日记里记下了这一路的心得体会,她希望,能通过走访的形式,发现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,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为此,在一次社区联席会上,詹箫箫提议:各网格应该重点摸排并关注辖区困境儿童,共同推动困境儿童的关爱工作。经过大家走访排查后,精准掌握了辖区29名困境儿童的基础信息。
如何利用社会资源,让更多人能加入到“马甲妈妈”的行列呢?詹箫箫想到:“能不能由我们社区带头,把‘马甲妈妈’传递下去,同时带领更多的企业也参与进来呢?”在詹箫箫的倡导下,社区制定“一人一策”关爱方案,探索建立“四个一”关爱机制(即一张联系卡便于联络沟通、一个成长大礼包拉近距离、一次亲子活动加深感情交流、一个生日蛋糕见证孩子成长),以“网格+儿童关爱”的服务把关爱做在经常,化为日常。
“马甲妈妈”最初只有7名网格员加入,慢慢地扩展到现在的15人,那些“被困住的孩子”,在“马甲妈妈”的帮助下,渐渐走出阴霾:第九网格“黄妈妈”帮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缘缘解决入学难;第一网格“田妈妈”通过社区养老食堂,为小馨和瘫痪在床的奶奶送去“一日三餐”;第七网格“李妈妈”积极调解睿睿和他妈妈之间的矛盾……
为更好地推广“马甲妈妈”品牌,我区按照“网格—社区—镇街—全区”的路径,区委组织部、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,联同区妇联、团区委等区级部门,在全区范围内宣传推广“马甲妈妈”先进做法,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成效。如今,“马甲妈妈”的品牌效应逐渐凸显。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、两江市场监管局第六所、中闻律师事务所等辖区市场主体在听到“马甲妈妈”的故事后,主动与社区建立联系机制,定期捐赠爱心物资和物品,送上一份来自社会力量的温暖。
看着“马甲妈妈”的队伍越来越庞大,詹箫箫由衷地感到开心,她说:“今后,我会继续坚守在社区,当好‘马甲妈妈’,为暂时处在逆境的孩子带去温暖。”
(记者 刘静 见习记者 陈虹宇)
(通讯员 袁嘉潞)
(编辑 黄丽丽)
(图片由鱼嘴镇政府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