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桥北社区食堂后,10月18日,华新街街道第二个民建公助的社区食堂——大兴社区食堂正式开业,开业当天就吸引了辖区200余名居民前来体验。
走进位于原三钢厂打水房的大兴社区食堂内,环境整洁明亮,菜品多样。整个食堂内部装载了浓厚的三钢记忆,仿佛是一个专门为邻里之间共享美好时光打造的专属空间。食堂为社区老人提供了1元钱的爱心大白馒头、2.6元的手工鲜肉大包、4元的豆花饭、13元五荤五素的自助餐......
“年纪大了做饭不利索,这里离我家很近,我和老伴以后吃饭方便多了。”80岁的张大爷笑着说,他和妻子住在大兴食堂附近,听说开办食堂,老人还可以享受优惠,夫妻俩高兴地赶来体验。“不仅菜品丰富,服务态度好,价格又十分亲民,还到处都看得到我们年轻时三钢厂的各种老物件,真的是很有亲切感!”张大爷的妻子激动地说道。
“我们社区居民有6326户,约20000余人,60岁以上老人、困难群众、残疾人等群体加总占社区总人口的30%,一日三餐成了他们的生活难题。且很多都是原三钢厂的退休工人,经济收入不高。”华新街街道大兴社区书记张正勇介绍,之前,不少居民向他们反映,家中老人吃饭很不方便,希望社区可以提供相关服务。经过调研核实后在街道的积极推动下,引入和味楼餐饮企业运营社区食堂,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实现依靠“政府输血”向“自我造血”转变,构建起了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全民关怀”的社区食堂新体系。在秉承于“微利可持续”的发展理念基础上,将原三钢厂的企业文化氛围也加入其中,并将桥北社区食堂+1+X模式引入到大兴社区食堂的建设中,从试营业到正式开业5天时间,注册老年会员1000余人。
“为保障餐饮菜品质量,我们从采购到出品全流程规范管理。从食材供应上开始,我们有自有供应链进行采购,禁止购买冻库肉,保证菜品新鲜。同时,我们在食堂内设有采样柜,每日菜品取样保存48小时,确保可溯源。”社区食堂负责人王经理表示。
“目前,华新街街道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个,社区养老服务站14个,除了中心带站解决老年人就餐外,还开办‘民建公助’社区食堂2个。”华新街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,为进一步关心老年人的需求,街道将继续依托微网格治理“123456”模式,整合资源,优化服务,深化社区+商家+辖区志愿服务团队“三级联动”,为行动不便的孤寡、困难老人开设绿色送餐服务,实现辖区老人“食有所依”,让辖区老人享受家门口的助老惠老暖心服务,持续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一体化打造。
(记者 张亦囝)
(编辑 冉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