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,江北区铁山坪街道以“创意+实践”双轮驱动,通过“小小志愿者”服务、“旧”有能量资源回收、手工DIY等特色活动掀起全民参与热潮,让垃圾分类知识“活起来”、环保理念“潮起来”。
蛋壳“变形计”——童趣课堂变废为美
“蛋壳属于厨余垃圾,但今天我们让它‘跨界’变成艺术品。”唐桂社区将蛋壳变身艺术画布,25名“小小志愿者”用清洗消毒的废弃蛋壳创作垃圾分类主题画,将非遗艺术创作与环保理念相结合,以趣味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。
孩子们围坐在铺着防水布的方桌前,在讲师指导下,把蛋壳拼贴成四色垃圾桶卡通形象,更有创意的小朋友用颜料绘制“生态地球”,活动现场气氛热烈,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欣赏。“原来垃圾还能这么美!”参与活动家庭在互动问答中轻松掌握分类要点,非遗技艺与环保知识碰撞出奇妙火花。
废品“升值记”——以旧换新节约绿色资源
“既清库存又得实惠!”铁山社区赵阿姨用积攒的塑料瓶换到了崭新水杯。在以“分类齐参与,低碳新时尚”为主题的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兑换活动现场,居民们拎着大包小包排队“变现”,把家中不用的废纸板、空塑料瓶、废弃金属等可回收物,都兑换成了肥皂、抽纸、水杯等生活用品,张大爷感慨道“感觉很划算,也节约了资源。”
活动累计回收塑料瓶约11千克,废旧纸类约57千克,废旧金属约14千克,志愿者还组织居民现场进行分类模拟投放,体验实际操作过程,掌握分类投放技巧,让资源循环理念落地生根。
团扇“低碳记”——巧手生花检验分类功力
正街社区居民化身“手工达人”,用干花装点团扇传递绿色美学。活动特别设置“垃圾分类实战环节”,居民需将制作产生的废料准确投递,以检验大家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,不仅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,还传递了环保理念,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。居民们笑着互相提醒:“丝带是可回收物!”“热熔胶枪的残胶要扔进其他垃圾!”最后清理现场时,连一个用过的棉签都被正确分类投放,王阿姨展示出自己的作品笑称:“这把扇子摇起来都是环保的风!”
街道同步推广“渝爱分”小程序,通过“线上打卡+线下实践”持续巩固垃圾分类成效。正如街道相关负责人所说:“当垃圾分类成为邻里互动的新话题,绿色生活自然蔚然成风。”
(记者 胡妮娜 通讯员 李婷 何晨露)
(编辑 黄丽丽)